2011年3月20日

脊椎也會呼吸

脊椎也會呼吸

我們在呼吸時
脊椎會隨著呼吸
不停的重複一下子伸直
一下子彎曲的動作

在脊椎前後推移的同時
還促進了腦脊髓液的流動
具有腦脊髓液的幫浦作用

由於呼吸和脊椎的動作相互配合
而使新的腦脊髓液在腦及脊椎中不斷的循環
供給腦部及脊椎的營養

瑜珈姿勢中
所有延展脊椎的動作
都有助於脊椎一節一節打開來
大口呼吸
舒緩脊椎之間的壓力
脊髓神經得以正常運作
脊髓神經所連結的內臟
也得以順利運作


1:脊髓
是由腦下部的延腦向下延伸
通過脊椎的細長神經叢
是腦的一部分
脊髓神經一面將大腦的指令傳達至全身
一面將全身的感覺信號傳回大腦
是統合全身運作的司令台

2:腦脊髓液
腦和脊髓是浸泡在稱之為腦脊髓液的液體中
此液體是腦和脊髓非常重要的營養來源
培育細胞的液體
會在體內循環
輸送氧氣和營養給細胞
並接收細胞的老舊廢物
它們週而復始的做這些工作
同樣的
腦脊髓液也會一直不斷在腦和脊椎中循環

3:脊髓神經
內臟的運作
是由脊髓神經所傳導的自律神經所控制
所以心臟、胃、腸等器官
就算我們不特別用意識去控制
它每天也會自動運作
這是自律神經接受由腦部發出的指令所產生的機能

2011年3月6日

湖水禪

躺臥時
以內心之眼觀想
  是一座湖
湖水 
被包容盛載於盆狀的大地中  溫暖的懷抱著
平靜的湖水
像一面鏡子  映照著天空 雲朵 陽光 山和樹

我和湖水一同呼吸
吸氣  我成為平靜的湖水
呼氣  我映照天空和山

念頭和思緒
掀起一陣陣漣漪
湖面上的風 有了不同的變化
念頭和感受擾動著湖面
我可以接納嗎?


湖面上的波浪 微微的波動著
我仍然可以感受湖面下最深沉的寂靜

2011年3月4日

回到身體的家,回到心的家

身與心相依相存
回到身體的家
也回到了心的家

瑜珈是動態的靜心
動作與呼吸合而為一
一種大開大合的美麗境界
和有品質的幸福呼吸

每一吋身體的延展
都是相信、放心交托出去
每一個覺受
都用最柔軟的心接受,並用喜悅的心,迎向它

瑜珈
是進入身體和心之殿堂的一扇門

祝福每位瑜珈修習者
在瑜珈的世界裡
都能找到她/他的幸福和感動

瑜珈之樹

八支瑜珈 Ashtanga

1 樹根  外修  yama
2 樹幹  內修  niyama
3 樹枝  體位法  asana
4 樹葉  呼吸  pronayama
5 樹皮  收攝心  pratyahara
6 樹液  心靈集中  dharana
7     禪定  dhyana
8     三摩地  samadhi

體驗二:我,就是樹

「樹式」
是所有平衡動作中的最基本
簡單的線條,優雅的姿勢
足以能使我們深入探查自己的心
深深的紮根大地

然而
樹,原本就會搖動
當我們練習樹式時
很容易發現一種心的傾向
其中之一
便是為了讓身體保持平衡,試圖屏住呼吸
這麼做
身體開始聚集了一些不太流動的能量
以使身體不動搖
這些細微的緊繃
會給心帶來束縛

覺察到這些身心的束縛時
單純的放鬆,放下
樹,(身體)原本就會搖動
心,仍然可以穩定而自在
這便是
瑜珈的境界

體驗一:我,就是山

「山式」
是所有立姿的基本動作
我們可以試著從山式中
探索所有瑜珈動作的最基本
身體的重量,是如何分配到兩隻腳上?
站立時,能不能感覺到身體的中心線?
能否感覺到脊椎、骨盆、和兩腳的連結?
能否感覺到雙腳踩地的同時
脊椎是從骨盆處開始往上延伸?
安放在身體兩側的肩和手臂
是否幫助心臟部位的放鬆和敞開?
頭部是否舒適的安放在頸部上?
並在頭頂中央百會有一個輕輕上提的中心線?
能否在這個姿勢中,保持穩定與自在?

能否感覺到
我就是山,山就是我  
合一境界

微笑,放鬆

保持呼吸順暢
嘴角輕輕的上揚
微笑
讓身體更穩定自在
讓心也更柔軟自在

帕坦加利的《瑜珈經》對體位法的定義即是「穩定而自在的姿勢」

覺知每一個動作

保持敏感
在每一個外在的動作中
同時覺察身體的內在動作
彷彿整個身體
籠罩在覺知的光照中

覺知每一個呼吸

我們的心反映在呼吸上
我們的呼吸也影響心
保持對呼吸的覺察
覺察呼吸的同時
我們也在覺察自己的心

找到身體的中心線

中脈是身體的中心線
身直則脈直
脈直則心直
身體就是心之門

在靜坐中  找到中心線
在每一個動作中  找到中心線
在每一個出動作  回到中心線

與生命相約,在當下

行走時  了知  我行走
站立時  了知  我站立
坐著時  了知  我坐著
躺臥時  了知  我躺臥
無論何種姿勢 
皆如實了知

我們與生命相約
時間不在過去
不在未來
而是在此時此刻

瑜珈,就是連結